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擘畫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偉藍圖。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和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的重要講話,深刻闡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為我們在新征程上推動改革行穩致遠、推動各項改革舉措精準落地提供了根本遵循。藥品監管部門要進一步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認真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在藥品監管領域作出的系列改革部署,以進一步深化藥品監管改革的新成效,為保障藥品高水平安全、促進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惠及人民群眾高品質生活賦能增效。
在把握輝煌成就中增強改革底氣。進入新時代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推動改革全面發力、多點突破、蹄疾步穩、縱深推進,許多領域實現歷史性變革、系統性重塑、整體性重構。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藥品監管部門始終堅持以改革謀發展、以改革促創新,推動我國藥品監管體制改革取得歷史性突破,審評審批制度改革取得歷史性成就,藥品安全保障體系實現歷史性轉變。我們健全常態化藥品安全風險隱患排查化解機制,壓茬開展藥品安全專項整治行動、藥品安全鞏固提升行動,國家藥品抽檢合格率穩定在99.4%左右。我們持續深化審評審批制度改革,設立突破性治療藥物、附條件批準、優先審評審批、特別審批4個加快通道,創新藥上市申請審評用時從2017年的420個工作日縮短至235個工作日,2018年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以下簡稱國家藥監局)組建以來共批準創新藥216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醫藥創新型企業不斷涌現,全球市場對中國創新藥的認可度正在不斷提高。在把握鮮明主題中保持改革定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緊緊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這個主題來展開。”這是黨中央立足新征程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戰略全局,通盤考慮、深思熟慮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中國式現代化是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的現代化,加快實現藥品監管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應有之義,事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事關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事關社會和諧穩定,事關中華民族未來。藥品監管部門要善于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這個大局中思考和把握藥品監管工作,以改革精神和舉措加快解決制約保安全、促發展、惠民生的深層次矛盾問題,積極探索體現中國特色、時代特征、藥監特點的現代化建設路徑,更好保障藥品安全、規范市場秩序、支持產業發展、增進人民福祉,切實以藥品監管現代化助力中國式現代化。在把握科學方法中找準改革路徑。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六個堅持”的原則,集中回答了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如何改”的重大問題,深化了黨對改革的規律性認識,把對改革理論的系統探索推向了新的高度。藥品監管部門要始終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把黨的領導落實到藥品監管改革發展全過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踐行“人民藥監為人民、人民藥監靠人民”理念,嚴把人民群眾用藥安全有效的每一道關口。堅持守正創新,既要鞏固好藥品監管工作行之有效的經驗做法,又要善于用改革的辦法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和發展中的問題。堅持以制度建設為主線,努力使藥品監管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學、更加完善。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做到改革和法治相統一,重大改革于法有據。堅持系統觀念,處理好發展與安全、活力與秩序、監管與服務的關系,增強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
完善藥品安全責任體系。責任落實是保障藥品安全的基礎和前提。要統籌抓好藥品安全的部門監管責任、企業主體責任和地方黨委政府屬地管理責任的落實,實現同責共擔、同題共答、同向發力。藥品監管部門要履行好監管責任。加強跨區域、跨層級的監管協同,持續完善藥品安全風險會商機制,聚焦臨床試驗管理、藥品委托生產、藥品網絡銷售等重點環節,疫苗、集采中選藥械等重點產品,有針對性地加強監管,努力把風險化解在萌芽狀態。醫藥企業要履行好主體責任。藥品安全是管出來的,更是產出來的。藥品監管部門要加大面向企業的法治宣傳和警示教育力度,督促其結合自身實際和產品品種特點建立完備的質量管理體系,將藥品生產經營中的利益鏈轉化為責任鏈。地方黨委政府要履行好屬地管理責任。藥品監管部門要完善藥品安全責任約談機制,推動各地把藥品安全納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統籌推進,定期評估和分析本地區藥品安全狀況,支持監管部門依法履職盡責,守護好一方百姓的用藥安全。健全支持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機制。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生物醫藥產業是關系國計民生和國家安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要加強基礎研究和科技創新能力建設,把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命脈牢牢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2024年底,經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全面深化藥品醫療器械監管改革促進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藥品監管部門要認真抓好改革政策落實,全力支持重大藥品、醫療器械研發創新,對重點產品實行“提前介入、一企一策、全程指導、研審聯動”,允許企業在研發過程中滾動提交研究資料,提升研發創新的質量和效率。大幅壓縮審評審批時限,對藥品、醫療器械臨床試驗按不同情形將審評審批時限由60個工作日壓縮至30個工作日,將需要核查檢驗的補充申請審評時限由200個工作日壓縮至60個工作日。擴大醫藥領域對外開放合作,支持開展國際多中心臨床試驗,促進全球藥物在中國同步研發、同步申報、同步審評、同步上市。注重統籌“請進來”和“走出去”,加快境外已上市新藥在境內上市審批,鼓勵跨國藥企轉移到國內生產;完善藥品出口銷售證明相關政策,鼓勵我國更多醫藥企業參與國際貿易,讓中國藥品造福全人類。促進“三醫”協同發展和治理。促進醫療、醫保、醫藥協同發展和治理是新時代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基本路徑。藥品作為醫療衛生服務的重要手段,直接關系服務的質量安全、能力水平。藥品監管部門要在“三醫”協同發展和治理協作會商機制框架下,持續抓好相關改革措施的細化實施。深入推進仿制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工作,堅持標準不降、分類施策原則,對一致性評價的注冊申請隨到隨審,并嚴格現場檢查,促進高質量仿制藥對原研藥的替代,進一步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和醫保體系的支付壓力。強化集采中選產品監管,嚴格落實對集采中選企業生產檢查和產品抽檢全覆蓋,嚴格生產工藝變更審批管理,督促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和醫療機構主動收集和報告疑似不良反應,加強中選產品信息化追溯管理,監督保障中選產品“降價不降質”。積極支持中藥傳承創新發展,充分尊重中醫藥發展規律,持續完善中醫藥理論、人用經驗和臨床試驗“三結合”的中藥注冊審評證據體系,把中藥安全有效、質量可控的邏輯說明白、講清楚,支撐中藥新藥上市。強化醫療機構藥品、醫療器械經營使用監管,健全與衛生健康部門的協作機制,督促醫療機構完善質量管理體系,確保醫療機構藥品質量安全。加強技術支撐能力建設。藥品監管專業性、技術性強,必須有強大的技術力量作為支撐。要逐步優化監管技術支撐機構設置,加強審評檢查分中心能力建設,健全一體化運行和人員交流機制。強化生物制品批簽發機構能力建設,對已授權疫苗批簽發機構開展全覆蓋督導和檢查。建設高素質專業化人才隊伍,著力提升藥品審評員隊伍能力素質,突出創新產品和前沿技術導向,增強審評業務能力培養和人才儲備。按照“一支隊伍、一張網絡、一套標準”的工作目標,統籌推進全國檢查機構能力提升,大力培養高水平職業化專業化藥品檢查員。積極創新監管方式方法。堅持以信息化引領藥品監管現代化,強化智慧監管頂層設計,完善國家、省兩級智慧監管平臺和數據中心建設,聚焦全國藥監“一張網”進一步提升一網通辦、一網統管、一網協同能力。圍繞“高效辦成一件事”,完善電子申報工作機制,進一步優化政務服務事項全程在線辦理流程,最大限度便民利企。推動業務場景驅動的智慧監管創新應用,積極探索“人工智能+藥品監管”。大力發展藥品監管科學,在醫藥創新前沿領域積極開展前瞻性研究,加快開發和應用監管新工具、新標準、新方法,讓監管能力跟上醫藥創新的步伐。完善藥品監管協同機制。進一步強化覆蓋藥品全生命周期的監管協同,特別是涉及跨區域跨層級、管理難度大、風險隱患突出的監管事項,要強化條塊結合、區域聯動,完善協同監管機制,動態消除監管盲區。推進全國藥品監管質量、標準和規則一體化,消除監管洼地,破除地方保護、市場分割和“內卷式”競爭,推進藥品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省級藥品監管部門要加強對市縣藥品監管工作的督促指導,嚴格落實市縣藥品監管能力標準化建設要求,確保具備與監管事權相匹配的專業監管人員和經費等條件,不斷提升基層藥品監管履職能力。